| 前言 |
粉絲們常問小編該買什麼耳機比較好,於是小編決定寫一篇文章來介紹市面上常見的耳機種類,
講解一下他們之間有什麼分別,希望讓大家更多了解自己使用的耳機。
| 隨身用耳機 |
耳塞式耳機:
最常見的耳塞式耳機便是手機附贈的耳機,不需要侵入耳道便能牢靠的配戴,能符合大多數人的耳型,但用過的人都知道,他的隔音效果幾乎是不存在的,隔音便是耳塞式的一大硬傷,除了低頻會比較容易外洩,在嘈雜的環境使用時,通常會為了聽清楚音樂的細節,把音量往上調,容易對聽力造成損害,對於專業的舞台表演者的影響更大,但是其便利性和泛用性還是不可小覷的,畢竟身為耳塞式耳機的EARPODS可是有六億的出貨量呢~
耳道式耳機:
耳道式耳機為隨身耳機的另外一種形式,就是將耳機放入耳道,並用矽膠或海綿將耳機固定在耳朵內,因此耳道式耳機通常都會有不錯的隔音效果,身處嘈雜的環境時也不用需要較大的音量來表現音樂的細節,進而保護了聽力,因此市面上較高階的隨身耳機大多採用耳道式的設計,AERO便是屬於耳道式耳機的範疇喔。
| 耳罩式耳機 |
開放式:
開放式耳機顧名思義,就是發聲單體和外界沒有物理隔絕,內外部的聲音都會相互流通,在外殼上通常採用格柵、開孔或是透音材質,甚至有可以透過腔體看見振膜的設計。大多廠商的旗艦型號都是採用開放式的設計,除了能夠降低配戴時的壓迫感,也能夠降低腔體對於振膜的影響,進而改善單體的失真,細節通常會比較多,但開放式耳機因為不隔音的特性,對於聆聽的環境會有較高的需求,在安靜的環境下別人還可以清楚地聽到耳機內的聲音。
封閉式:
封閉式耳機就是相對於開放式耳機的存在,腔體呈現密閉的形式,能提供優秀的隔音性能,因此較多監聽式耳機會採用封閉式的設計。
封閉和開放式耳機各有特色,但最影響耳機音質的因素,還是取決於各家廠商的設計,雖然結構能稍微改變耳機的聲音走向,不過要真正的去判斷一副耳機的好壞,還是得靠自己的雙耳去體會才行。
| 單體種類 |
除了配戴方式,單體種類的不同也是一種耳機的分類方式,我們常見的種類有:
-
動圈式(Dynamic)
-
動鐵式/平衡電樞(Balance Amature)
-
靜電式(Electrostatic)
-
平板式/場極式(Planar Magnetic)
動圈式(Dynamic):
動圈式單體是最常見的單體種類,被廣泛運用在耳機和音響,動圈式單體的原理很簡單,就是以單體通電後產生的磁場,和耳機內本身存在的永磁場發生交互作用,進而驅使振膜的震動,就可以發出聲音,動圈的聲音一般較為自然,中高低頻之間的銜接良好。例如AERO即是採用了動圈單體的耳機,AERO的腔體設計就是針對動圈單體震動時所需的空氣力學特別優化。
動鐵式/平衡電樞(Balanced armature):
動鐵式單體原先用於醫療助聽器使用,後來因為動鐵低失真、靈敏度高的聲音特性,才漸漸被發掘在消費型耳機市場的潛力。顧名思義,動鐵的工作原理是以通電後的磁場帶動銜鐵,銜鐵再推動振膜發出聲音。動鐵單元的缺點是音域較窄,通常會用動鐵單體體積小的特性,在一副耳機中放入多枚單體,透過這樣的方式彌補響頻範圍較小的缺點,但在單體之間的調音難度就更高,有些調音不佳的動鐵耳機便會造成不自然的聽感。
靜電式耳機(Electrostatic Driver)、平板式/場極式(Planar Magnetic):
靜電式耳機/平板式耳機,通常是市面上較為高價位的耳罩所採用,其優點為失真較低,高頻延伸性強,兩者製造成本皆十分高昂,尤其靜電式耳機,因發聲原理較為特殊,且需要特別的擴大機與接頭才能驅動耳機,製造成本是所有類型耳機中最高的,而平板耳機發聲原理類似靜電耳機,但構造不一樣,平板耳機不須特別的擴大線路與接頭,與一般耳機共用相同規格的接頭與擴大線路。靜電式/平板式耳機因為製作的技術難度,僅有少部分廠家能夠生產,如知名的日本STAX、美國的Audeze。
圖片來源
| 結論 |
耳機的發聲原理雖然都大同小異,都是透過震動來發出聲音,雖然看似十分簡單,但是要怎麼樣讓簡單的原理變化出一段優美的音樂。就是耳機開發者們需要努力的目標。經過了這篇介紹後,希望大家能對每天陪伴自己的耳機,有更深一層的了解!
Abby
腦洞大開的廢文少女,最愛在家裡插著XPUMP看電影/聽音樂搖來搖去不亦樂乎。墜喜歡吃壽司,墜討厭被叫文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