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文章內容轉載自:通透明亮的器樂搖滾|文雀《廟雨連珠》 文 / FridayNight Music星期五音樂)
《廟雨連珠》是文雀成軍十年之際,既《迷路記》之後帶給我們的一張如詩如畫之作。文雀建立於2008年,四人編制。 2010年獨立發行了自己的首張同名EP。 2012年《彩虹山》面世,2014年發行第三張EP《看風景的人》。2017年,文雀的第4張EP《迷路記》保持著他們一如既往的順其自然和坦誠心態,是又一充滿著廣闊意象和詩般世界的精緻之作。
文雀的音樂總給人一種流暢透明感,不同於大家所熟悉的後搖,文雀沒有厚重炸裂的音牆,也沒有極長時間的音符堆疊。他們就是簡單明瞭,化繁為簡,但在把握局部旋律的妙不可言之外,也沒忘記整體的走向的流暢感,讓作品擁有飽和的衝擊力和巨大的情緒渲染。
首次接觸文雀是在《看風景的人》這張EP,那時正值秋冬之際,聽著他們的音樂卻好像在春天一般,《廟雨連珠》也不例外。略帶毛邊的電吉他聲響,偶而又變成強大情緒的Fuzz,彼此交織成網溫柔接住我的世俗憂愁。
〈春分〉
以空靈的吉他開始訴說著某一年春分時節的故事,Delay、Reverb使用得相當精緻;時不時出現的刷Chord聲響,彷彿是無法預料到的春雷;鼓則是從天上緩緩落下的雨點,滴落在由Bass構成的泥土氣息上。爾後開始在土地上自由的舞蹈,與夥伴們,任憑歌聲嘹亮。
不知曾幾何時,我們也逐漸變的討厭這個世界,痛恨世界上過得比我們幸福的人,厭惡著工作、感情、家庭、覺得自己很糟糕,什麼事情都做不好。文雀用這首〈春分〉告訴我們,無論多麼不幸,最後一切都將歸於晴朗,如同四季,冬遠春近,隨時都能拍拍翅膀離開蕭瑟的森林,重新擁抱溫暖的自由。
〈浮生若夢〉
置身於太空之間,綜觀宇宙之大,我們也不過是一介塵粒。在這裡我們不用思考任何事,隨著萬物間的引力拉扯,漂浮在星際間。正當徜徉在寧靜中,傾瀉而下的鼓與吉他重擊著我們,眼前一片崩世光景(Broken Social Scene超好聽快去聽),究竟什麼能相信,什麼是真實?
擁有的再多,最後必然回歸宇宙間。
〈一個人的快樂〉
其實這首最重要的Riff跟〈本星〉最後面87分,大家自己聽聽看。
〈本星〉(25:48開始)
作為一個發過幾張EP和專輯的樂團來說,作品一定有某部分會很相像,尤其在後搖或器樂式搖滾中更容易發現編曲或旋律的慣性。也不是說這樣不好,畢竟有著個人色彩強烈的樂團可能是好事,反正總之看大家怎麼想囉。
〈我長話短說〉
開頭蠻有趣,用以前大多數人的共同經驗——師長在朝會時的廢話開始,「同學以下兩點事情報告……再補充一點….最後一點……好啦我長話短說…..」想必這是許多人都有的回(惡)憶(夢)。
多數人對後搖的印象可能就是又臭又長,不知道在嗨什麼,就算有Vocal也是聽不懂唱什麼,一直強調畫面感可是聽不出來。〈我長話短說〉某一層面來說有點在討問這個議題,後搖是不是只要幾個Riff交替重複就能寫出來?以我個人來說不是的,以文雀為例,在歌曲發展的同時又能扣緊主要Riff,並且他們自己也說:「歌名是為了能夠記住這首歌。這是與很多後搖樂隊不同的。驅動他們創作動機的並不是一個空的想法,而是旋律本身。」而被賦予的意象,大致上也會符合創作者對於歌曲畫面或議題的想像。歌曲呼應畫面,畫面輔助歌曲,也就是為什麼大部分後搖樂團演出時VJ非常重要,VJ能帶著觀眾比較容易的進入演出者的世界。
〈Double〉
恩,開頭Riff跟toe〈グッドバイ Goodbye〉87分雷同。
這首應該是舊歌〈Double treble〉的不插電版本。
相較於原版,這版在畫面上略遜一籌。但編曲細緻程度是不插電版本獲勝,尤其加入了手風琴,聲響更飽滿。大家也可以比較一下哪一個版本是自己喜歡的!
若用一句話形容文雀的音樂,大概是「在現實與夢境間來回穿梭」,《廟雨如珠》這張專輯一如往常有著標誌性清澈音場與廣闊意象,我相信他們將繼續飛行,持續帶給我們更好的作品。
「看風景的人,其實眼中早沒了風景,就算有,匆忙的腳步卻不能讓你停下來哪怕只看一眼,哪怕那只是一面牆」——吉他手 劉佳
艾特伯
△ E=(△m)c²
0 留言評論
留言